close
民國57年,國軍基於攻防一體之戰略指導與作戰任務需要,
在南竿、北竿、西莒與東引開鑿可供登陸小艇使用之坑道碼頭,
藉以保持戰力於九天之下,並將此案定名為「北海案 」作戰工程。
在南竿、北竿、西莒與東引開鑿可供登陸小艇使用之坑道碼頭,
藉以保持戰力於九天之下,並將此案定名為「北海案 」作戰工程。
當年,馬祖防衛司令部出動了兩個師、3個步兵營、
1個工兵營和1個傾卸車連,
編成3組,日夜不停趕工,歷時820 個工作天才完工。
當時的工程技術遠不如現在發達,能在堅硬的花崗岩鑿出坑道,
編成3組,日夜不停趕工,歷時820 個工作天才完工。
當時的工程技術遠不如現在發達,能在堅硬的花崗岩鑿出坑道,
除了炸藥之外,只能靠一鎬一斧的人力,工程極為艱鉅,
由於炸藥爆破之後,
現場煙霧瀰漫,施作的工兵戴著口罩勉強工作,
現場煙霧瀰漫,施作的工兵戴著口罩勉強工作,
只能做10分鐘就要換班,
為了這條坑道,也犧牲了不少官兵的寶貴生命,
可說是一鑿一斧都是官兵的鮮血與汗水。
同時,也讓這座被譽為「鬼斧神工」的地下碼頭坑道,
披上了無比悲壯的神秘色彩。
南竿北海坑道是馬祖最被推崇的戰地景觀,
位於仁愛村附近一處澳口,外觀平凡,
位於仁愛村附近一處澳口,外觀平凡,
但進入坑道內才發現,
整個坑道充滿詭譎而神秘的氣氛,工程之雄偉,真是別有洞天。
這座「井」字造型的坑道,高度為18公尺、寬度10公尺、
整個坑道充滿詭譎而神秘的氣氛,工程之雄偉,真是別有洞天。
這座「井」字造型的坑道,高度為18公尺、寬度10公尺、
步道全長700公尺
、水道640公尺、漲潮時水位為8公尺、退潮時為4公尺,
坑道內部可以停泊120艘小艇又被譽為「地下碼頭」。
、水道640公尺、漲潮時水位為8公尺、退潮時為4公尺,
坑道內部可以停泊120艘小艇又被譽為「地下碼頭」。
沿著步道蹺行一週,全程約為30分鐘。
注意事項:坑道在大潮的漲潮期間,
由於海水淹沒步道,無法進入,
由於海水淹沒步道,無法進入,
因此參訪北海坑道須避過大潮的漲潮期間。
如果暫時無法入內,
如果暫時無法入內,
可先前往附近的鐵堡或官帽山一遊,等退潮後再進入參觀。
..................................................................................................
逛坑道時邊走頭有點暈...可能中暑吧 > < "
全站熱搜